yasmin sarvani bhutany
atmaivabhud vijanatah
tatra ko mohah kah soka
ekatvam anupasyatah
yasmin- 在...情況之下/ sarvani- 所有/ bhutani- 生物體/ atma- 靈魂火花/ eva- 祇有/ abhut- 以....存在/ vijanatah- 一個知道的人/ tatra- 在裡面/ kah- 什麼/ mohah- 迷幻/ sokah- 渴望/ ekatvam- 質量的一體/ anupasyatah- 一位通過了權威而了解, 或一位經常這樣視物的人/
譯文
一個人恆常視眾生物體為靈性火花,視其本質與主如一,便是真正洞悉事物的人.他又何來困惑煩擾呢?
要旨
除了中級信徒和啟明信徒之外,沒有人能正確看到生物體的靈性地位.生物體的品質和超然的主如一,就好像火散發開來的火花,品質和火是相同的,但在量的方面火花卻不是火;因為火花的光與熱和火的熱與光是不能等量相齊的.偉大的奉獻者,視萬事萬物為一體,一切都是至尊主的能力.因為能力和有能力者沒有區別,這就是一體的意思.雖然,光與熱從分析來看和火不同,但沒有了熱與光,『火』這個字便失去了意義.並且,熱與火與光的組織是完全一樣的.梵文ekatvam anupasyatah 這字句的意思是人應該從啟示經典的觀點來看生物體的一體性.至尊整體中的個別火花具有整體所有已知品質的百分之80,但度量上,他們與至尊主並不相等.生物體具備的品質,度量極微;因為生物體只是至尊整體所屬的一小部分個體.就像一滴水中的鹽分,是不能跟整個海洋中的鹽量相比.但是,水滴中鹽的成分跟海水裡的鹽的成分,它們的化學結構卻是相等.倘若個別生物體,和至尊主在質量和份量上都相等的話;又怎麼會受物質能量的影響而墮落呢? 前一節曼陀羅已討論過,任何生物體甚至是有大能的半神人,沒有一位能在某方面超越至尊主.不過,廣義上來說,大家卻一致.雖然一個國家裡,個別不同的市民有很多,但是國家整體的利益卻一致.因此,每一個生命都是神的家庭中的一份子 ~ 神的子女.至尊主的利益和屬於祂所屬個體~生物體的利益,便沒有兩樣.博伽梵歌(14.3-4) 記載,遍佈宇宙的所有生物體,包含雀鳥,爬蟲,螞蟻,水族,樹木等等,都流衍自至尊主的邊際能力.所以,生物體都屬於至尊主的家庭.在靈性生活裡,更沒有利益衝突分歧.
靈性個體的存在只是為了享樂.每一生物體,包含至尊主和祂每一個所屬個體,本性喜樂無邊,享受更是祂們的本來天份.被這物質軀殼所困的生物體恆常尋找快樂,只是找錯了方向.這個物質世界之外,存有另一層面的靈性世界,住有一位至尊主,與祂無數的同伴一同享樂,沒有絲毫的物質沾染.那個層面稱之為涅昆拿 nirguna.在這個層面,個別生物體不會為了享樂對象,產生衝突.
物質世界裡,個別生物體常有衝突,因為他們的享樂不能以神為中心.真正的享樂應以神為中心.祂是崇高與靈性的那莎Rasa舞蹈的主人.我們本來應該跟祂一起,共享同一的靈性利益,無憂無慮的生活,沒有一絲毫的衝突.那便是最高的靈性福蔭.人一但覺悟到這一體性的完整,便也永無困惑,永無憂傷.
假象(maya)帶來無神論的文化.一個這樣的文化,後果悲慘.自然律例下,現今政治家領導的無神論文化,生活滿是焦灼.正如博伽梵歌(7.14)所述,只有皈依至尊主蓮花足下的人,才能夠超越嚴厲的自然定律.因此,如果我們想擺脫一切迷惘和焦慮,使分歧的利益一致,我們得讓神進入我們所有的活動.
我們作業的成果,得用來侍奉主,再沒有其它的目的地了.因為只有侍奉主,我們才能感受這裡所提到的自覺 atma-bhuta 我們真正的利益.這節曼陀羅提及的自覺跟博伽梵歌(18.54)所述的梵覺 brahma-bhuta 相同.超靈是主自己,微靈就是生物體.也只是超靈維繫所有個別微少的生物體;因為至尊主要從眾生物體對祂傾愛來感受喜樂.孩子就像父親的延續,父親維繫子女,獲取快樂.如果子女遵從父親的意旨,家庭氣氛和諧,利益也一致.在至尊梵~ (神)的家庭裡,也是這樣的安排.
至尊梵(神)和個別的生物體,同樣是人.主和生物體都不是沒有人性的.這些超然人物充盈著超然喜樂,祂們全知,生命永恆.那便是靈性存在的境地.人一但完全知覺這超然的境地,便立即皈依聖主Krishna 的蓮花足,可是一個這樣偉大的靈魂絕無僅有,這樣的靈性覺悟只有經歷很多很多次的誕生才能達到(梵歌17.19).達到了,便再無困惑,無物質存在的苦惱,也不再有我們現今生命境況下的生與死.這是我們在至尊奧義書這一節曼陀羅得到的資料.